欢迎您来到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!
文章详情
文章详情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章详情 > 乌市破获假拍卖公司诈骗案,市场常识需注意
乌市破获假拍卖公司诈骗案,市场常识需注意
发布时间:2018-01-25 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

IMG_4826.JPG


  近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警方破获一起假拍卖公司诈骗案。 

  51岁的田先生是一名收藏爱好者,2017年4月25日,他收到珍宝典藏国际文化交流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,可以将他手中的收藏品变现。 

  田先生交付了94500元“场次费”,委托对方拍卖自己收藏的一些书画、瓷器和纪念币。按公司“评估师”的说法,这些物品拍卖后,田先生可以得到150万元现金。直到8月7日,他再次来到公司楼下时,保安告诉他“珍宝典藏”已被查封了,于是田先生报了警。 

  据受理此案的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分局经侦大队民警介绍,4月24日,“珍宝典藏”在没有进行登记备案的情况下开张营业,4月至7月,先后与近60名客户签订了《艺术品委托拍卖合同》,并以拍卖收藏品需要支付拍卖“场次费”为名,向客户先行收取了金额不等的拍卖“场次费”共计人民币51万元。 9月,经侦大队民警将其抓获。

  宝贝藏品进不了拍卖行,该考虑这两个原因

  热闹拍卖背后,总有一些落寞的人,一边翻看刚刚成交的某件拍品,一边对比自己手中的“宝物”,愤愤不平:“为什么我的藏品几乎一样甚至好于拍卖品,但是去拍卖行人家就是不收呢?”

  每年春秋两季大拍之前,藏宝人往往会怀揣自己的藏品辗转于各个拍卖行,他们对自己的宝贝有着毋庸置疑的信心。在他们看来,媒体一直在说近两年拍卖行日子不好过,总是征集不到东西,但为什么自己去了拍卖行,人家看过自己的“宝贝”后,只扔下一句话:这东西我们拍不了。

  其实,这句话一般包含两个意思。一是这件东西尽管藏宝人自认为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,但其实是一件赝品或存疑作品,拍卖行不会明说“您这东西是假的”。二是这件东西市场行情不好,卖不出高价或找不到买家,拍卖行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经营成本。

  这两层意思中,大多数的藏宝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东西是赝品,但除了拍卖行的人的确看走眼或者业务不纯熟,把真东西当作赝品。很多情况下,拍卖行拒绝你,是因为你的东西不对。

  目前,还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鉴定机构为艺术品定真假。市场上诸多鉴定机构出具的各种证书其实都不具备法律效益,一些机构只要付费就能给你出具保真证书。随着艺术品市场活跃,造假市场也日益猖獗,造假技术层出不穷,很多高仿作品,甚至可以骗过博物馆研究员的眼睛。尽管如此,很多人在被拍卖行一次次拒绝后,并不认为自己的东西出了问题,而是认为拍卖行难打交道。真实的情况是,如果真是好东西,拍卖行一定会收,因为它是一个靠赚取佣金生存的机构,不会将送上门的生意拒之门外,只是,自1993年出现拍卖市场以来,经过20多年的淘换,流落在民间可挖掘的艺术品已经被不断送入藏家手中,并沉积下来,出现在市场以及民间的已经不太多了。

  另一方面,拍卖行每年花在巡展、图录印制、宣传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高昂,一件拍品如果成交价低于十万元,对于一些大的拍卖行是难以为继的。所以,尽管几千乃至几万元的艺术品交易群体很大,但并不是拍卖行锁定的目标。因此,他们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让大藏家出货高价藏品,放量到拍卖市场中,而不是去民间藏品市场中花费巨大精力海选出他们所需要的拍品。因为这些在藏家手中的拍品,拍卖行能够追溯渊源。

  这,就是市场。



来源:中拍协


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
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 官方网站  

备案图标.png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492号

鲁ICP备16003734号-1